李士材曰∶今人治伤寒,不分阴阳表里,概用此方去参投之,以为平稳,杀人多矣,不独峻剂也。此足太阴、厥阴、冲任药也。
头汗出者,只是头有汗,跻颈而还皆无汗也。云母烧二日夜,则寒性亦去而纯阳矣,宜仲景之用之也。
又曰∶太阳初病发其汗,汗先出不彻,因转属阳明。夫背为阳中之阳,不宜寒冷。
东垣《脾胃论》深明饥饱劳役发热等证,俱是内伤,悉类伤寒,切戒汗下,以为内伤多而外感少,只须温补,不必发散;如外感多内伤少,温补中少加发散,以补中益气为主;如内伤兼寒者,加麻黄;兼风者加桂枝;兼暑者,加黄连;兼湿者,加羌活;实万世无疆之利,此东垣特发阳虚发热之一门也。内外证俱有者,先解表而后攻里。
故陶隐居欲于十剂之外加寒热二剂,愚所着《本草备要》,则以热药为燥剂,而以行水属通剂矣。太阳带少阳证,其风伤卫,则桂枝汤中加柴胡;寒伤营,则麻黄汤中加柴胡。
手足烦疼,不欲行动,皆骨内空虚之征也。口内生疮者,心虚而火内灼也。